文章出處2020年1月5日    by王宏哲

    一個孩子吃飯前,為了要先吃零食,而跟長輩討價還價,孩子甚至語帶威脅説:「如果你們不讓我先吃餅乾,我就不吃飯餓扁!」

  結果,長輩對年輕父母説,不要吃一頓飯弄的哭哭啼啼的,就給他吃一些也不會怎樣。

  果然,孩子就是孩子,吃了一片又一片,結果飯吃不下,反過來駡孩子:「你怎麼説話不算話?你要害我被你爸爸媽媽駡了!」

  天啊!教的長輩真的自己沒想清楚,這是自己放棄了底限,造成的結果,孩子下次會更不聽你的啊。這篇「事事都聽孩子的,不叫民主,那叫放仼」,值得大家一看

  *我有五點非常重要觀念,要跟大家說:

1.孩子說「不要」,父母不需要馬上就妥協

  教養上,要傾聽孩子的情緒及聲音,這絕對沒錯。但並不是事事討好孩子,每件事都問孩子要不要答應~你有沒有發現,當你問孩子要不要?他總是10件事裡面,有9件事跟你唱反調,而且跟你說”不要!”。常跟很多爸媽說,不要甚麼都問他要不要吃、要不要買、要不要去玩,有些時候爸媽直接決定好(尤其是孩子正在”灰”的時候),反而不會養出慣小孩。

2.大人「拜託」孩子去做該做的事,大錯特錯!

 “拜託!再吃一口好不好?”、”拜託!再多穿一件衣服好不好”、”拜託!趕快起床好不好?”,這些孩子本來就該做好的事情,根本不需要讓孩子考慮(前提是父母非常明白自己的決定是正確且已經溝通的)。不敢讓孩子自食惡果的大人,最後一定是累死自己,孩子也學不會獨立,最後是大人自食惡果。所以,當父母的一定要搞清楚,甚麼事要尊重孩子,甚麼事不要都讓他們決定考慮。

3.孩子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出正確的決定,所以需要聽父母的

  孩子怎麼可能事事可以自己決定?但不管哪個年紀的孩子,都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,想要模仿大人的獨立,做所有的決定。例如,校外教學,孩子拖拖拉拉,時間的觀念很沒有很成熟,覺得就算自己這樣一定很趕上校車,要爸媽別囉唆。這時爸媽就要直接教他,”你自己看看聯絡簿、你自己想想上一次的經驗,你說的是不對的!”。反過來有一些家長,反而讓孩子為所欲為,慢吞吞的遲到,耽誤到大家的時間,孩子不但沒有自覺,爸媽還去跟老師求情道歉,一次又一次,孩子看在眼裡,行為就更不會修正了。所以,孩子在聰明,也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出正確的決定,必須要聽父母的,這一點要想清楚。

4.孩子搞不清楚甚麼是第一順位,所以需要父母引導

  孩子上了學以後,都會有想要跟必要的事。例如”回家想要看電視”,”還沒吃飯就想要吃糖果餅乾”,”想要喝果汁不喝水”。想要的事總是比較舒服的,人的本能就是會先做想要的事。

但是,如果父母不能帶著孩子分析,必要的事”寫作業、洗手、吃飯”的重要性,或沒先做的後果,孩子怎麼可能搞得懂這個順序?當然順著天性,一直先做他想要的事,如何成長?這樣一來,當然讓你一直感覺到孩子的自我中心,這種沒責任感的情形,當然是現在崩壞的教養所造成的。

5.父母的態度,讓孩子決定要不要聽你的

  幾位年輕爸媽在談小孩真難教,不順著他的意,總是暴跳如雷,花招盡出,都不能聽大人的。
我很好奇這應該是2、3歲左右的階段才會這樣,但這些爸媽的孩子,都已經上幼兒園了,甚至有上小學了,繼續聽下去,發現大事不妙。

  其中一個媽媽說:”叫他吃飯了,要先去洗手,問他好不好?孩子總是會回答”不要”,然後就討價還價,叫爸媽用濕紙巾差擦一擦就好!我們如果再多一點堅持,孩子就生氣。”

  另一個媽媽說:”我家的也是,叫他回家後先去把功課拿出來,他就先開電視或玩玩具,他來跟爸媽要求,就十分鐘就好,之後一定乖乖的寫功課,然後就是無窮無盡的玩到被罵才勉為其難的起身,但一個臉拗嘟嘟,嘴裡念著媽媽最討厭。”

  大家很好奇我會怎麼做?我只有淡淡的回答:”為何這些例行公事,會有討價還價的空間?我會堅持下去,小孩要生氣就讓他去生氣~”,因為,我們平常就有把這些規矩預先訂好,這時只需要提醒孩子,他自己承諾過什麼事就好。

  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,會瞬間發脾氣,這是在所難免的,因為情緒總是跑在理智之前,連我們大人也是一樣。這時切記不要用情緒去教情緒,不然會失去教養的重點。

  以前的人說,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一點都沒錯。你訂下了規矩,卻不能有底限的執行,態度軟弱,當然會被孩子騎在頭上。你想把孩子教成什麼樣,其實決定權,都在於你面對孩子這些例行小事時的態度。別忘了我曾經說過”不能堅持的教養,是一種隱形的溺愛!!!”